葡萄酒中的的「沉澱物」什麼?飲用是否安全?

這些沉澱物是正常且一定會有的。

用LINE傳送


不少消費者很在意買回家的葡萄酒,往往在喝到最後,發現奇怪的「沉澱物」!
確實,除非買了一杯珍珠奶茶,否則當我們購買一瓶密封的飲料時,的確不會期待裡面有「看起來怪怪」的「固體」。
美國權威葡萄酒媒體《Wine Spectator》(葡萄酒觀察家)指出:「這些沉澱物是正常且一定會有的。」究竟這些「正常且一定會有」的沉澱物是什麼呢?


  • (一)結晶狀的酒石酸
  • 其實不少老饕愛稱這類結晶狀的沉澱物為「葡萄酒鑽石」,由鉀與酒石酸產生,是葡萄的自然產物。因為酒石酸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葡萄汁中的溶解度低,在釀造過程中,它會和鉀進行結合,生成酒石酸氫鉀,就形成這類結晶狀的沉澱物。
    室溫下的酒石酸結晶大多可在裝瓶前先除去,尤其是在橡木桶中陳年的紅酒在橡木桶中一段時間後,酒石酸有足夠的時間在桶中形成。不過這些葡萄酒在裝瓶後,還會被各樣載具運輸到世界各地,在運送過程中若溫度又降低,酒石酸便又會形成!


    有些酒莊會在葡萄酒出廠前將酒降至極度低溫數個星期,再過濾掉所有酒石酸。不過,也有人認為這樣大幅度的溫度變動會影響葡萄酒的單寧、風味與口感,選擇不這麼做,因此消費者會在酒中看見沉澱物。 
    酒石酸嚐起來沒有特別的味道,對健康無害,所以不需特別擔憂!



  • (二)深色薄片狀沉澱物
  • 第二種經常看到的深色片狀沉澱物,來自於色素、多醣與蛋白質。
    如果釀造者在紅酒在裝瓶前選擇不過濾,那麼這些沉澱物一開始就存在於酒瓶之中,但即使是過濾過的紅酒,隨著陳放的年份增加,這些沉澱物的數量會越來越多。
    其實,出現沉澱物是葡萄酒成熟的記號之一,因為影響葡萄酒風味的不穩定物質已經從酒中分離出來,使得葡萄酒變得更加純淨,酒味結構更加穩定,口感也更加醇厚潤滑,也可以說沉澱物的產生是葡萄酒整個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。


    無論是酒石酸或是老酒常見的片狀沉澱物,都是正常的現象,並不影響酒質和風味,也完全無害。
    下次買到一瓶有沉澱物的葡萄酒時,千萬別大驚小怪急忙退貨囉。
    回上一頁
    禁止酒駕 酒後不開車 安 全 有 保 障 禁止酒駕安全有保障
    • 22152 新北市汐止區南陽街120巷30號之3
    • 電話02-2694-2888
    • 電子信箱enjoy609689@gmail.com
    • 免費專線0800-609689
    • 周一至周五 AM09:00 - PM18:00